从“曲”到“戏”--先秦“乐教”考察路径的转换
作者: 王顺然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
关键词: 乐 音 乐教 《乐记》
摘要:当前学界常以“音乐”、“乐曲”等概念来解释先秦文献中的“乐”,这是有局限性的。其实,先秦时期的“乐”是综合了“诗辞”、“乐曲”、“舞蹈”等艺术元素而近似于“戏剧”的一种社会活动。除去借助“乐曲”之演奏来影响受众之听觉外,“乐”更通过舞台表演对受众之视听感官产生协同作用,影响和塑造受众的德性人格,从而达至“成教”的目的。这种“以‘戏’解‘乐”’的理解方式在诠释相关文献时更具优势。同时,我们应该在“以‘戏’解‘乐”’的基础上,重新认识“‘乐’中之‘音”’、“‘戏’中之‘曲'”的重要性。
上一篇:道治与礼治之间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篇大同小康关系新论
下一篇:荀子《天论》篇新释